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新生儿编辑
健康真相官
新生儿编辑
健康真相官
婴儿缺铁性贫血主要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加、丢失过多、先天储备不足等原因引起。缺铁性贫血是婴儿期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食欲减退、易激惹等症状。

母乳中铁含量较低,纯母乳喂养超过6个月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可能导致铁摄入不足。配方奶粉中虽强化了铁元素,但冲泡过稀或喂养量不足仍可能造成铁缺乏。建议家长在婴儿4-6月龄时逐步添加强化铁米粉、红肉泥等辅食,并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慢性腹泻、乳糜泻等胃肠道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肠黏膜损伤也会降低铁吸收率。这类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殊配方奶粉,必要时可遵医嘱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易吸收的铁剂。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双胞胎因追赶性生长速度较快,对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这些婴儿从2-4周龄起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补充铁剂,如右旋糖酐铁口服液,同时需保证每日足够的奶量摄入。
反复鼻出血、肠道息肉、钩虫病等慢性失血会导致铁丢失。牛奶蛋白过敏引发的结肠炎也可能引起隐匿性便血。家长需观察婴儿是否出现黑便或血便,及时进行便常规检查和寄生虫筛查,确诊后需治疗原发病并补充硫酸亚铁颗粒。
母亲妊娠期缺铁或孕期糖尿病控制不佳,会导致胎儿期铁储备不足。这类婴儿出生后需尽早检测血清铁蛋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药物,并优先选择铁强化配方奶粉喂养。
预防婴儿缺铁性贫血需从孕期开始加强母亲营养,出生后合理喂养并定期体检。6月龄后应保证每日摄入富含铁的肉类、动物肝脏及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以促进铁吸收。出现面色苍白、食欲下降等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婴儿就医检查,避免自行补铁。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复查血红蛋白,直至指标完全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