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肌损伤怎么引起的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路阳光
11次浏览

心肌损伤是指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或炎症等因素导致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药物毒性、严重感染或创伤等原因引起。

1、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肌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引发心肌缺血。患者可能出现胸痛、气短等症状,需通过冠脉造影确诊。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必要时需进行支架植入术。

2、心肌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引发心肌炎,导致心肌细胞水肿坏死。常见症状为心悸、乏力,部分患者伴有低热。诊断需结合心肌酶谱和心脏核磁共振,治疗可使用辅酶Q10胶囊、维生素C片等营养心肌药物,重症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3、药物毒性

化疗药物如阿霉素、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可能直接损伤心肌细胞。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功能。治疗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使用右雷佐生注射液等心肌保护剂。

4、全身性感染

脓毒症时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导致心肌抑制和微循环障碍。患者可出现血压下降、乳酸升高等表现,需血培养确诊。治疗以控制感染源为主,辅以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改善心功能。

5、物理性损伤

胸部外伤、电击或放射治疗可能直接破坏心肌组织。急性期可能出现心包填塞,后期可发展为心肌纤维化。需通过心脏超声评估损伤程度,必要时行心包穿刺引流或外科修复。

预防心肌损伤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日常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体检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指标,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