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发烧咳嗽了怎么办

婴儿发烧咳嗽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饮食、保持环境舒适、遵医嘱用药、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婴儿发烧咳嗽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环境刺激、先天性呼吸道异常等原因引起。
婴儿体温超过38摄氏度时可采用温水擦浴或退热贴物理降温。用32-34摄氏度温水浸湿毛巾后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退热贴可贴于额头或后颈部,每4小时更换一次。物理降温期间需每30分钟复测体温,若持续高热或出现寒战需停止操作。
发烧期间应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每次减少10-15毫升单次喂养量。6个月以上婴儿可适量补充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咳嗽明显时可喂食2-3毫升温开水缓解咽喉刺激,避免蜂蜜、坚果等可能引发过敏的食物。家长需记录每日摄入量,尿量减少时需警惕脱水。
维持室温22-24摄氏度,湿度50%-60%最适宜。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分钟,避免冷风直吹。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可减轻鼻塞咳嗽。衣物选择纯棉材质,根据体温变化及时增减。家长需避免在婴儿周围吸烟或使用刺激性气味的物品。
细菌感染时可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可选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中成药。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布洛芬混悬滴剂。家长需严格按说明书剂量给药,禁止自行联合用药或使用成人制剂。
出现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呼吸频率超过50次/分钟、口唇发绀、精神萎靡或抽搐时需立即就医。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摄氏度应直接送医。就医时家长需准备体温记录、用药记录、症状变化时间线等资料,便于医生快速判断病情。
日常护理需注意观察婴儿精神状态与进食情况,记录每日体温波动曲线。保持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咳嗽剧烈时采用空心掌拍背帮助排痰。恢复期应避免人群密集场所,按计划完成疫苗接种。如症状反复或出现皮疹、腹泻等新发表现,需及时复诊评估。家长接触婴儿前后应规范洗手,患儿用品每日消毒,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