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什么药对婴儿有危害性

小儿用药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疾病状态、药物相互作用等。对婴儿有危害性的药物主要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等。
年龄是影响小儿用药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不同。新生儿和婴儿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和中毒。随着年龄增长,肝肾功能逐渐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增强,用药剂量需要相应调整。
体重是决定小儿用药剂量的重要依据。小儿用药剂量通常按体重计算,体重越轻,用药剂量越小。体重变化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容积和清除率,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医生会根据小儿的实际体重调整用药剂量,避免用药过量或不足。
肝肾功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新生儿和婴儿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药物蓄积。肝功能异常会影响药物的代谢,肾功能异常会影响药物的排泄。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小儿,需要调整用药剂量或选择不经肝肾代谢的药物。
疾病状态会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发热、脱水、休克等病理状态会改变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某些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医生会根据小儿的疾病状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小儿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毒性反应。常见的有抗生素与益生菌的相互作用、退热药与抗凝药的相互作用等。医生会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对婴儿有危害性。这类药物具有耳毒性和肾毒性,可导致听力损害和肾功能损害。新生儿和婴儿的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排泄缓慢,更容易发生毒性反应。除非必要,应避免给婴儿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等对婴儿有危害性。这类药物可与钙结合,沉积在牙齿和骨骼中,导致牙齿黄染和骨骼发育不良。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哺乳期妇女使用四环素类药物也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对婴儿有危害性。这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导致关节病变。18岁以下儿童禁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哺乳期妇女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也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磺胺类药物如复方新诺明对婴儿有危害性。这类药物可导致新生儿核黄疸,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磺胺类药物。哺乳期妇女使用磺胺类药物也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氯霉素对婴儿有危害性。这类药物可导致灰婴综合征,表现为呕吐、呼吸困难、循环衰竭等,严重者可致死。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氯霉素。哺乳期妇女使用氯霉素也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小儿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家长不可自行给小儿用药。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平时要注意小儿的饮食营养和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减少用药需求。药物应存放在小儿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