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的并发症有哪些?

小儿高热可能引起热性惊厥、脱水、脑损伤、心肌炎、急性喉炎等并发症。高热指体温超过39摄氏度,需及时干预以避免器官功能损害。
体温骤升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异常放电,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常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多数持续1-3分钟自行缓解。需保持侧卧位防止窒息,发作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立即就医。可遵医嘱使用地西泮注射液、苯巴比妥片、水合氯醛灌肠液等控制发作。
高热加速体液蒸发,患儿可能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眼窝凹陷。重度脱水可导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应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Ⅲ,必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加重脱水。
持续超高热可能损伤脑细胞,出现嗜睡、呕吐、颈项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需采用物理降温联合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栓等药物控制体温。疑似脑炎时需进行腰椎穿刺检查,可能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
部分病毒感染引发的高热可累及心肌,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心音低钝。需进行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检查,确诊后使用维生素C注射液、辅酶Q10胶囊、磷酸肌酸钠注射液等营养心肌治疗,严重者需绝对卧床。
高热伴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喉鸣提示喉头水肿,可能引发窒息风险。需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肾上腺素注射液,口服泼尼松片减轻炎症。出现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时需紧急气管切开。
家长发现小儿高热时应每2小时监测体温,保持室温22-24摄氏度,衣着宽松透气。可温水擦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辅助降温,避免酒精擦浴导致寒战。饮食选择米汤、藕粉等易消化流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若发热超过72小时或出现精神萎靡、皮疹、抽搐等症状,须立即前往儿科急诊。退热药物使用间隔不少于4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避免多种退热药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