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的症状及治疗

痢疾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可通过抗菌治疗、补液支持、饮食调整等方式治疗。痢疾通常由志贺菌感染引起,也可能与阿米巴原虫、沙门菌等病原体有关。
腹痛是痢疾的常见症状,多表现为下腹部阵发性绞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腹痛可能与肠道黏膜炎症刺激有关。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颠茄片、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解痉药物,同时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痢疾患者每日排便次数可达10-30次,初期为水样便,后转为黏液脓血便。腹泻可能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片等止泻药物。
里急后重表现为便意频繁但排便量少,伴有肛门坠胀感。这与直肠炎症刺激有关。治疗时可使用温水坐浴缓解症状,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抗炎药物。
部分患者会出现38-39℃的中度发热,可能与细菌毒素吸收有关。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布洛芬缓释胶囊退热,同时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这与电解质紊乱、营养丢失有关。治疗时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恢复期应进食高蛋白、低纤维饮食。
痢疾患者应注意隔离消毒,餐具需煮沸处理。恢复期饮食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日常需加强手卫生,避免进食不洁食物。如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完成抗菌疗程,不可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