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角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急性角膜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外伤刺激、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细菌感染是急性角膜炎的常见病因,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患者可能出现眼睑红肿、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医生可能推荐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等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使用前需清洁双手,避免污染瓶口。
单纯疱疹病毒或腺病毒感染可能引发病毒性角膜炎,表现为眼部刺痛、视物模糊、角膜树枝状溃疡等特征。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具有较强传染性,患者应避免揉眼并单独使用毛巾等个人物品。
农作物外伤或长期使用激素眼药水可能导致真菌性角膜炎,常见于镰刀菌、曲霉菌感染。典型症状包括眼痛逐渐加重、角膜白色浸润灶。那他霉素滴眼液、氟康唑滴眼液等抗真菌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律使用,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角膜恢复情况。
角膜异物、化学烧伤或紫外线照射等物理损伤可破坏角膜上皮屏障,引发炎症反应。应及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剔除异物后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促进修复。从事电焊、园艺等工作时建议佩戴防护眼镜。
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加角膜感染风险。这类患者出现眼红眼痛时应尽早就医,避免使用含激素的眼药水。通过控制血糖、营养支持等措施改善全身免疫状态,有助于预防角膜炎复发。
急性角膜炎患者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化妆和佩戴隐形眼镜。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优质蛋白有助于角膜修复。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若出现视力骤降、眼痛加剧等情况需立即复诊。恢复期注意防风沙刺激,外出可佩戴平光护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