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初期心律失常怎么办

怀孕初期心律失常可通过生活调整、补液治疗、吸氧治疗、药物治疗、心脏电复律等方式干预。怀孕初期心律失常通常由激素变化、血容量增加、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脏器质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缓解功能性心律失常。孕妇应避免咖啡因摄入,每日睡眠时间需达到8小时以上,采取左侧卧位减轻心脏负荷。若出现心悸症状可尝试深呼吸练习,重复进行5次缓慢腹式呼吸。妊娠期体重增长需控制在11-16公斤范围内。
血容量不足导致的心律失常需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妊娠6周起血容量开始增加,至32周达到高峰,期间每日饮水量应维持在1.5-2升。严重脱水时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此时需监测尿量及电解质水平,必要时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低氧血症诱发的心律失常需通过鼻导管吸氧改善。孕妇氧饱和度低于95%时,应以2-4升/分钟流量给氧,维持血氧分压在80毫米汞柱以上。长期缺氧可能引发胎儿宫内窘迫,需配合胎心监护评估胎儿状态。
严重心律失常需在产科及心内科医师指导下用药。房性早搏可考虑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室性心律失常可使用盐酸美西律片,阵发性室上速可选用三磷酸腺苷二钠注射液。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均需评估胎儿风险,妊娠12周前尽量避免用药。
危及生命的室颤需立即进行同步电复律。妊娠期电复律能量选择应低于常规剂量,首次放电不超过100焦耳。操作时需持续胎儿监护,并备好硫酸镁注射液预防子宫收缩。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建议在三级医院多学科协作下处理。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每周监测血压和脉搏变化。饮食注意补充含钾丰富的香蕉、菠菜等食物,避免高盐饮食加重心脏负荷。出现持续心悸、胸痛或晕厥需立即就医,禁止自行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保持适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每日活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