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低烧不退怎么治疗

感冒后低烧不退可通过多饮水、物理降温、调整饮食、遵医嘱用药、监测体温等方式治疗。感冒后低热可能与病毒感染未完全清除、继发细菌感染、免疫反应持续、合并其他疾病或用药不当等因素有关。
每日保持2000毫升以上温水摄入,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毒素排出。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散补充电解质,避免大量饮用含糖饮料。若出现排尿减少或口干加重,需警惕脱水可能。
体温在37.3-38℃时可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禁止使用酒精擦浴,婴幼儿可贴退热贴。体温超过38.5℃或伴有寒战时,应停止物理降温并及时就医。
选择小米粥、南瓜羹等易消化食物,适量补充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避免辛辣刺激及油腻食物,可食用雪梨、百合等润肺食材。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控制水果摄入量。
病毒感染可遵医嘱使用连花清瘟胶囊、抗病毒口服液等中成药。合并细菌感染时需按处方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切忌自行服用退热药掩盖症状。
每日早中晚各测一次腋温并记录,测量前需擦干腋窝静坐10分钟。持续低热超过5天或体温波动超过1℃,或出现头痛、皮疹等新症状时,需排查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感冒后低热期间应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卧室温度维持在20-24℃。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若体温反复或伴有胸闷、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日常注意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