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会发烧几天

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通常持续3-5天,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有关。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
手足口病发热初期多为低热,体温在37.5-38.5摄氏度之间,可能伴随食欲减退和轻微咽痛。随着病情发展,部分患儿体温可升至39摄氏度以上,出现明显乏力或头痛。发热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可能提示病情加重。皮疹通常在发热后1-2天内出现,初期为红色斑丘疹,逐渐发展为小水疱。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和硬腭,可能影响进食。多数患儿发热在3天内逐渐消退,皮疹约1周后结痂脱落。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持续5天以上的高热,这往往与病毒毒力较强或合并细菌感染有关。若发热超过5天或体温反复超过39摄氏度,需警惕病毒性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重症病例可能出现持续高热不退、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症状。免疫缺陷患儿或新生儿感染后发热持续时间可能延长。早产儿或存在基础疾病的儿童更易出现发热迁延不愈。
患儿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衣着宽松透气。家长需记录体温变化曲线,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升高。可适量饮用温凉流质食物,避免酸性果汁刺激口腔溃疡。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但禁止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皮疹部位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继发感染。若出现嗜睡、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仍需观察1-2周,注意有无脱甲等后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