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减毒活疫苗后发烧怎么办

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症状、药物干预、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热通常由疫苗免疫反应、合并感染、个体差异、接种操作不当、基础疾病等因素引起。
体温低于38.5摄氏度时可使用温毛巾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衣物包裹,每30分钟复测体温。若出现寒战需停止物理降温并注意保暖。
发热期间应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000-1500毫升。母乳喂养婴儿需增加哺乳频次,避免饮用含糖饮料。观察排尿量及尿液颜色,防止脱水。
记录发热持续时间、最高温度及伴随症状。若持续发热超过48小时,或出现皮疹、呕吐、抽搐等症状,可能与疫苗无关的继发感染有关。需测量并记录腋温,避免使用额温枪等误差较大的测温方式。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布洛芬混悬液或小儿退热栓。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用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用药后30分钟需复测体温,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
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意识障碍、颈部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时,需排除疫苗相关脑炎或细菌性脑膜炎。就医时需携带疫苗接种记录,告知医生发热起始时间、热型特点及已采取的处理措施。
接种疫苗后48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若发热伴随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直径超过3厘米,或出现化脓需外科处理。建议家长准备电子体温计和退热贴备用,疫苗接种后3天内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