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方法

真菌性角膜炎可通过局部抗真菌药物、全身抗真菌药物、角膜清创术、角膜移植术、辅助治疗等方式治疗。真菌性角膜炎通常由植物外伤、隐形眼镜污染、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眼部手术等因素引起。
局部使用抗真菌滴眼液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方法。常用药物包括那他霉素滴眼液、氟康唑滴眼液、两性霉素B滴眼液等。那他霉素滴眼液对丝状真菌感染效果较好,氟康唑滴眼液对酵母菌感染效果明显。使用时应严格遵循医嘱,保持用药频率和疗程。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观察角膜病灶变化情况。
对于严重或深部感染的真菌性角膜炎,可能需要配合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常用口服药物有氟康唑胶囊、伊曲康唑胶囊等。静脉用药可选择两性霉素B脂质体、伏立康唑注射液等。全身用药需监测肝肾功能,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需要延长疗程。
角膜清创术通过机械清除角膜表面的真菌菌丝和坏死组织,减少真菌负荷。手术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使用显微器械刮除病灶。清创后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可提高药物渗透性。术后需密切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预防继发感染。多次清创可能对严重病例有效。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角膜穿孔的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行角膜移植术。根据病变范围可选择板层角膜移植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前需充分抗真菌治疗控制感染,术后继续抗真菌预防复发。角膜移植存在排斥反应风险,需长期随访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供体角膜需严格筛查。
辅助治疗包括睫状肌麻痹剂缓解疼痛,人工泪液保持眼表湿润,维生素补充促进修复等。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加重感染。治疗期间需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揉眼。佩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可能保护上皮。合并青光眼或虹膜睫状体炎时需对症处理。营养支持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尤为重要。
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期间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接触污染物。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柑橘、坚果等,有助于角膜修复。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治疗期间不宜佩戴隐形眼镜,外出时可戴防护眼镜。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复查直至完全康复,预防复发。出现眼痛加重、视力下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