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引起干槽症的因素

拔牙后引起干槽症的因素主要有口腔卫生不良、拔牙创伤过大、吸烟、凝血功能异常和术后护理不当等。干槽症是拔牙后牙槽窝骨壁暴露并发生感染的并发症,通常表现为剧烈疼痛和口腔异味。
拔牙后口腔清洁不足可能导致食物残渣堆积,滋生细菌并引发感染。细菌侵入牙槽窝会破坏血凝块,导致骨壁暴露。患者需使用医生推荐的漱口水清洁口腔,避免用力漱口或触碰创面。伴随牙龈红肿或脓性分泌物时可能需配合使用甲硝唑含漱液、氯己定含漱液等抗菌药物。
复杂拔牙手术中过度牵拉或骨凿使用可能造成较大范围骨组织损伤,影响血凝块形成。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更易发生,可能与局部血供较差有关。术后出现持续性跳痛伴放射痛时,需排除骨碎片残留,必要时需清创并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填塞。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牙槽窝局部血液供应,延缓愈合过程。吸烟时产生的负压还可能使血凝块脱落。建议术前术后48小时严格禁烟,出现创面苍白、剧烈疼痛时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或患有血友病等疾病时,血凝块形成障碍会增加干槽症风险。术前应评估凝血功能,必要时延迟拔牙或调整用药。伴随异常出血时需采用明胶海绵填塞,严重者需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
过早漱口、用吸管饮水或舔舐创面等行为均可能破坏血凝块。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热食及口腔负压动作。若发生血凝块脱落,需及时就医进行碘仿纱条填塞,配合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预防继发感染。
预防干槽症需严格遵循术后医嘱,保持口腔清洁但避免过度刺激创面,术后24小时进流食并避免过热饮食。出现持续加重的疼痛、腐臭味或可见骨面暴露时需立即复诊,医生可能采用清创、局部用药或镇痛处理。愈合期间建议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避免用患侧咀嚼直至完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