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消化内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0次浏览

关键词: #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胰酶异常激活、氧化应激损伤、胰腺纤维化、基因突变及免疫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慢性胰腺炎是胰腺持续性炎症导致腺体不可逆损伤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反复腹痛、脂肪泻及内分泌功能紊乱。

胰酶异常激活是核心机制,胰腺腺泡细胞内胰蛋白酶原过早激活为胰蛋白酶,引发其他消化酶级联活化,导致胰腺自身消化。长期酗酒可刺激胰酶分泌并改变胰液成分,形成蛋白栓堵塞胰管。氧化应激损伤中,活性氧自由基过度产生会破坏胰腺细胞膜脂质和线粒体DNA,抗氧化物质如谷胱甘肽减少会加剧损伤。胰腺星状细胞在炎症因子刺激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分泌大量胶原蛋白形成纤维化,最终导致胰腺质地变硬和导管狭窄。

基因突变如PRSS1基因突变可引起遗传性胰腺炎,SPINK1基因缺陷则削弱胰蛋白酶抑制功能。免疫炎症反应中,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释放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持续激活NF-κB通路加重炎症。胰管阻塞因素如胆石症或胰腺分裂畸形会造成胰液引流不畅,管内压力升高诱发腺泡细胞凋亡。长期高脂血症时游离脂肪酸对腺泡细胞具有直接毒性,而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则存在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特征。

建议患者严格戒酒并采用低脂饮食,控制每日脂肪摄入不超过50克。急性发作期需禁食配合静脉营养支持,稳定期可补充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定期监测血糖及腹部影像学检查,出现持续性腹痛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复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