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型感冒的症状

胃肠型感冒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减退、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胃肠型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呼吸道症状或全身不适,需注意与急性胃肠炎鉴别。
胃肠型感冒早期常出现胃部不适和反复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病毒感染导致胃肠黏膜充血水肿,刺激迷走神经引发呕吐反射。儿童患者呕吐症状可能更频繁,建议家长及时补充电解质水防止脱水。若呕吐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胆汁样呕吐物,需警惕肠梗阻等并发症。
中下腹阵发性绞痛伴水样便是典型表现,肠蠕动加快导致排便次数增多。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时,粪便可能呈蛋花汤样。腹泻严重时可能引发肛周皮肤刺激,排便后建议用温水清洗。成人每日腹泻超过10次或儿童出现血便时需立即就医。
消化功能暂时性抑制导致厌食,尤其对油腻食物耐受性下降。胃酸分泌减少和肠道菌群紊乱会影响食物消化吸收。发病期间建议选择米汤、馒头等低渣饮食,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症状缓解后应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体温多在37.5-38.5℃之间,腺病毒感染可能引起更高热。发热时伴随四肢无力、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与炎症因子释放有关。物理降温可选择温水擦浴,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老年患者需监测是否出现嗜睡等脱水征兆。
病毒血症导致乳酸堆积引发全身肌肉酸痛,以腰背部和小腿明显。与流感不同的是,胃肠型感冒较少出现剧烈头痛。适当按摩疼痛部位有助于缓解症状,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脱水。若出现腓肠肌压痛伴尿色加深,需排除横纹肌溶解症。
胃肠型感冒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可少量多次饮用补液盐溶液。饮食选择低脂低纤维的香蕉、米粥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症状持续3天无改善或出现意识模糊、少尿等严重脱水表现时需急诊处理。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