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性腹泻怎么治疗

关键词: #腹泻
关键词: #腹泻
轮状病毒性腹泻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益生菌制剂、锌补充剂、抗病毒药物等方式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通常表现为水样便、发热、呕吐等症状。
口服补液盐是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基础措施,能有效预防和纠正脱水。常用药物包括口服补液盐Ⅲ、口服补液盐散等,含有葡萄糖和电解质成分,可按照说明书或医嘱调配服用。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若出现少尿或嗜睡需及时就医。
蒙脱石散如思密达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病原体并保护黏膜。该药物对轮状病毒本身无杀灭作用,但可减少腹泻次数和量。使用时需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避免影响药效。若患儿出现血便或持续高热,家长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就医。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轮状病毒会破坏肠黏膜屏障,益生菌能竞争性抑制病原体定植。建议选择耐胃酸的菌株制剂,服用时避免与抗生素同用,需用温水冲服以保持活性。
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锌剂能缩短腹泻病程并预防复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6月龄以上患儿每日补充20毫克锌,持续10-14天。家长需注意锌剂可能引起恶心等胃肠反应,建议餐后服用,长期补锌需监测铜代谢。
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仅适用于重症病例,需严格遵医嘱使用。轮状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普通病例无须抗病毒治疗。若患儿出现持续呕吐、意识改变或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提示可能并发脑炎,需住院接受静脉用药。
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应继续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避免禁食。可少量多次给予米汤、苹果泥等低渗食物,忌食高糖饮品及油腻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患儿粪便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建议家长在婴幼儿2月龄起按程序完成接种。若腹泻超过7天或出现黏液血便,需及时复查排除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或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