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怎么治疗

新生儿溶血可通过光照疗法、药物治疗、输血治疗、换血治疗、免疫球蛋白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主要由母婴血型不合、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感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
蓝光照射是降低未结合胆红素的有效手段。通过特定波长光线促使胆红素异构化,形成水溶性物质经尿液排出。治疗期间需遮盖新生儿眼睛及会阴,监测体温和液体摄入量。适用于轻中度溶血性黄疸,可与药物治疗联合使用。
苯巴比妥片可诱导肝酶活性加速胆红素代谢,白蛋白注射液能结合游离胆红素减少脑损伤风险,茵栀黄口服液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溶血程度选择药物组合,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胆红素水平及肝肾功能。
当血红蛋白低于100g/L或出现心力衰竭表现时需输注洗涤红细胞。ABO溶血多选择O型红细胞,Rh溶血需使用Rh阴性血。输血前需完成交叉配血试验,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输血后复查血常规评估疗效。
适用于血清总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或出现胆红素脑病先兆的重症患儿。通过双通道同步换血可快速清除致敏红细胞、抗体及胆红素。操作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置换量通常为患儿血容量的2倍,术后需持续监测电解质及凝血功能。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能阻断Fc受体介导的溶血过程,尤其适用于Rh血型不合导致的严重溶血。标准剂量为1g/kg体重,必要时可重复给药。治疗期间需观察有无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合并感染时需谨慎使用。
确诊新生儿溶血后应尽早开始干预,治疗期间保持适宜环境温度,按需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母乳喂养者需评估是否需要暂停母乳,人工喂养可选择低磷配方奶。出院后定期随访血常规和生长发育指标,接种疫苗前需咨询医生。家长需学会观察黄疸变化、记录喂养量及大小便情况,发现嗜睡、拒奶等异常及时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