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前期要怎么治

儿科编辑 医路阳光
0次浏览

关键词: #手足口

手足口病前期可通过保持卫生、饮食调理、皮肤护理、观察症状、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1、保持卫生

手足口病具有较强传染性,前期需严格隔离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家长需督促患儿用肥皂流水洗手,对玩具、餐具等物品每日煮沸消毒。患儿粪便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防止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2、饮食调理

患儿口腔疱疹可能导致进食疼痛,建议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牛奶等。避免酸性、辛辣或坚硬食物刺激溃疡面。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果蔬汁,如苹果汁、猕猴桃汁,帮助黏膜修复。

3、皮肤护理

手足部位皮疹未破溃时可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止痒,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疱疹破裂后可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衣着选择纯棉宽松材质,减少皮肤摩擦刺激。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保持干燥。

4、观察症状

家长需每日监测患儿体温、精神状态及皮疹变化。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出现肢体抖动、呕吐或呼吸急促等症状,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需立即就医。对于普通型病例,通常7-10天可自愈,但需警惕心肌炎等并发症。

5、药物治疗

发热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口腔溃疡疼痛明显时可局部喷涂开喉剑喷雾剂缓解。重症病例需住院接受干扰素α2b喷雾等抗病毒治疗。禁止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手足口病前期护理需注重隔离与对症处理。患儿应居家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期间避免去幼儿园或公共场所。恢复期可适当补充蛋白质促进修复,如蒸蛋羹、鱼肉泥等易消化食物。日常注意培养儿童洗手习惯,流行季节少去人群密集场所。若家庭有其他儿童,建议接种EV71疫苗降低重症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