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要注意什么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需注意保暖、监测呼吸、维持营养、预防感染及及时就医。该病主要由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表现为呼吸急促、呻吟、发绀等症状,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专业治疗。
维持适宜环境温度对患儿至关重要。早产儿体表散热快,体温调节能力差,需使用暖箱或辐射台保持中性温度,减少氧耗。避免包裹过厚导致过热,定期监测腋温在36.5-37.5℃之间。接触患儿前需预热听诊器等器械,操作时尽量减少暴露时间。
持续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超过60次/分钟或出现呼吸暂停需立即处理。使用脉搏血氧仪维持血氧在90%-95%之间,避免高浓度氧导致视网膜病变。记录呻吟、三凹征等表现变化,必要时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早期可通过静脉营养补充能量,病情稳定后优先母乳喂养。采用微量喂养法,从5ml/kg开始逐渐增量,喂养时抬高头部30度防止误吸。无法经口进食者需留置胃管,注意观察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表现。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接触患儿前后需用消毒液洗手。暖箱每日消毒,呼吸机管路定期更换。限制探视人数,避免交叉感染。密切监测体温、炎症指标,出现嗜睡、喂养困难等感染征象时及时告知医生。
若出现呼吸暂停频繁发作、血氧持续低于85%、反应迟钝等情况,需紧急联系医护人员。治疗期间遵医嘱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如固尔苏,配合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他啶预防感染。出院后定期随访肺功能发育情况。
家长需学会识别危急症状,如呼吸时锁骨上窝凹陷、鼻翼扇动等。居家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烟雾刺激。按医嘱补充维生素AD促进肺发育,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关注神经运动发育里程碑。哺乳期母亲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类、瘦肉等,有助于提高母乳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