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怎么引起的

破伤风通常由破伤风梭菌通过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引起。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常见于土壤、灰尘、动物粪便中,当伤口较深或存在坏死组织时更易感染。感染后细菌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会攻击神经系统,导致肌肉强直、痉挛等症状。
皮肤破损是破伤风最常见的感染途径。被生锈铁钉刺伤、刀具割伤、动物咬伤等开放性伤口,若未及时清创消毒,破伤风梭菌可能通过伤口侵入。伤口较深或伴有泥土污染时风险更高。受伤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接种破伤风疫苗或免疫球蛋白。
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可能携带破伤风梭菌。在不规范条件下进行的创伤缝合、文身、穿耳洞等操作存在感染风险。医疗操作后出现伤口红肿、疼痛加剧伴肌肉僵硬时需警惕。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术后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分娩时使用未经消毒的器械剪断脐带,或产后用不洁物品包裹脐带残端,可能导致新生儿破伤风。表现为出生后3-28天内出现吸吮困难、肌肉强直。孕期规范产检、住院分娩可有效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高,需立即住院接受破伤风抗毒素及镇静治疗。
糖尿病足溃疡、压疮等长期不愈的伤口易形成缺氧环境,利于破伤风梭菌繁殖。患者可能出现下颌僵硬、吞咽困难等早期症状。慢性病患者应定期检查皮肤状况,伤口持续不愈需就医处理。临床常用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甲硝唑片进行干预。
极少数情况下,破伤风梭菌可通过胃肠道黏膜破损处或呼吸道感染。食用被大量细菌污染的变质罐头食品后,可能出现腹痛伴进行性肌肉痉挛。这类病例需静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配合苯巴比妥片控制抽搐发作。
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是规范处理伤口并完成疫苗接种程序。日常劳作时建议穿戴防护手套,受伤后及时用碘伏消毒。儿童应按计划接种百白破疫苗,成人每10年加强接种一次破伤风类毒素。出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等典型症状时须立即急诊救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呼吸肌麻痹。恢复期患者应进食流质食物,保持环境安静避光以减少痉挛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