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恶寒怎么处理

关键词: #发烧
关键词: #发烧
发烧恶寒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适当休息、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发烧恶寒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环境因素、药物副作用、中暑等原因引起。
使用温水擦拭额头、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有助于通过蒸发散热降低体温。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寒战加重。可配合退热贴辅助降温,但需避开眼部及黏膜部位。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建议结合其他干预措施。
发烧会导致体液流失加快,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含糖饮料及酒精类饮品。儿童可适当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频次。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提示需加强补水。
保持安静环境,减少体力消耗。选择透气棉质衣物,根据体温变化增减被褥。室内温度维持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为宜。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肌肉酸痛,可间断进行轻柔肢体活动。
体温持续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双氯芬酸钠栓剂等解热镇痛药。细菌感染需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持续高热超过3天、出现意识模糊或抽搐需立即就诊。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可判断感染类型,肺部听诊排除肺炎可能。婴幼儿出现拒食、嗜睡等表现时,家长应及时带其至儿科急诊评估。
发热期间宜选择粥类、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油腻。恢复期可逐步增加瘦肉、西蓝花等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材。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体温正常后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开窗通风,接触患者后需规范洗手。若出现反复低热或夜间盗汗,建议完善结核菌素试验等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