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发烧怎么回事

呼吸内科编辑 医颗葡萄
0次浏览

关键词: #发烧 #发热

发热可能由感染、免疫反应、代谢异常、中暑、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补液支持、病因治疗、休息调养等方式缓解。

1、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发热最常见的原因,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释放致热原,可能出现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通常采用对症治疗,如连花清瘟胶囊、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利巴韦林片等抗病毒药物。

2、免疫反应

风湿性疾病或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免疫源性发热,与体内炎症因子释放有关,常伴有关节肿痛、皮疹等表现。可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控制炎症反应。

3、代谢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严重脱水可能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障碍,表现为持续性低热伴多汗、心悸等症状。需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甲亢患者可选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同时保证每日2000-3000毫升饮水。

4、中暑

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可引起高热,体温可能超过40摄氏度,伴随意识模糊、皮肤干燥等危险征兆。需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严重时需静脉输注氯化钠注射液补充电解质。

5、药物反应

抗生素或抗癫痫药等可能引起药物热,通常在用药后7-10天出现,停用可疑药物后体温可恢复正常。记录用药史很重要,必要时可更换为阿奇霉素分散片、拉莫三嗪片等替代药物,发热期间建议暂停所有非必要药物。

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帮助散热。体温38.5摄氏度以下可多饮温水、用32-34摄氏度温水擦浴。饮食选择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代谢负担。若高热持续3天不退或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儿童及老年人尤其要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酒精擦浴等不当降温方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