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牙髓炎怎么办

哺乳期牙髓炎可通过局部冷敷、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根管治疗、拔牙等方式治疗。牙髓炎通常由龋齿、牙外伤、牙齿磨损、牙周病、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哺乳期牙髓炎发作时可使用冰袋冷敷患侧面部,每次冷敷10-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缓解急性炎症期的剧烈疼痛。冷敷时需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冻伤皮肤,哺乳期禁止使用含药物成分的冷敷贴。
建议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蒸蛋等,避免过冷过热及坚硬食物刺激患牙。每日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用健侧咀嚼。哺乳期需维持充足营养,可适量增加牛奶、鱼肉等富含钙质和优质蛋白的食物。
哺乳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疼痛,阿莫西林胶囊控制感染,甲硝唑片抗厌氧菌。禁用四环素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用药期间建议暂停哺乳,用药后4-6小时药物代谢完毕再恢复哺乳。
对于可保留的患牙,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根管治疗。治疗时需告知医生哺乳情况,选择利多卡因等短效麻醉剂。治疗分2-3次完成,包括开髓引流、根管预备消毒和永久充填。术后可能出现轻微胀痛,一般3-5天自行缓解。
当患牙严重破坏无法保留时需考虑拔除。哺乳期拔牙应避开产后前三个月,术前需彻底清洁口腔。使用微创拔牙技术减少创伤,术后24小时内避免吮吸动作。可提前储备母乳,术后6小时麻醉代谢完全后再哺乳。
哺乳期出现牙痛应及时就诊口腔科,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治疗期间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餐后用温盐水漱口。哺乳后清洁乳头避免婴儿接触口腔细菌。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龋齿等病变,哺乳期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专业洁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