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肿瘤怎么治疗

结肠肿瘤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腹腔镜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治疗。结肠肿瘤通常与遗传因素、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慢性炎症刺激、肠道菌群失衡、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可能表现为腹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消瘦、肠梗阻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根据肿瘤分期和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早期结肠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时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下剥离术。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良性息肉或早癌,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监测是否有复发或新生病变。治疗前需完善超声内镜或染色内镜检查明确肿瘤浸润深度。
进展期结肠肿瘤需行腹腔镜根治术,包括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等。相比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中需清扫区域淋巴结,术后病理分期决定后续治疗。可能出现吻合口瘘、肠粘连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腹部体征。
中晚期患者术后需辅助化疗,常用方案包含奥沙利铂注射液、卡培他滨片、亚叶酸钙注射液等药物。化疗可杀灭微转移灶,降低复发概率。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针对RAS野生型转移性结肠癌可使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等EGFR抑制剂,或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等抗血管生成药物。需通过基因检测筛选适用人群,治疗中可能引发痤疮样皮疹、高血压等副作用。联合化疗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结肠肿瘤可应用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等PD-1抑制剂。通过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需评估PD-L1表达水平和肿瘤突变负荷。可能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结肠炎等不良反应,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处理。
结肠肿瘤患者治疗后需长期随访,每3-6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饮食应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水果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适量进行有氧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出现排便异常或体重骤降时需及时复诊。术后造口患者需掌握护理技巧,预防造口周围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