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肌腱急性损伤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肌肉
关键词: #肌肉
肌肉肌腱急性损伤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肌肉肌腱急性损伤通常由运动过度、外力撞击、姿势不当、热身不足、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用支具或绷带固定受伤部位,避免进一步损伤。下肢损伤时可使用拐杖减轻负重,上肢损伤可用三角巾悬吊。制动时间根据损伤程度而定,轻度拉伤需3-5天,完全断裂需4-6周。制动期间可进行等长收缩训练防止肌肉萎缩。
损伤后48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20分钟,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疼痛。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冷敷时需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冻伤,热敷温度不宜超过40℃。跟腱炎等慢性损伤可直接热敷缓解僵硬。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肿胀可口服迈之灵片改善微循环。局部涂抹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酮洛芬凝胶缓解疼痛。肌肉痉挛可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但需注意药物过敏及胃肠道副作用。
急性期过后可采用超声波促进组织修复,微波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冲击波治疗适用于肌腱末端病,低频电刺激可防止肌肉萎缩。康复期进行渐进式牵拉训练恢复柔韧性,水中运动能减轻关节负荷。治疗频次一般为每周2-3次,持续2-4周。
肌腱完全断裂或严重撕裂需行肌腱缝合术,术后石膏固定4-6周。跟腱断裂可采用微创经皮缝合术减少伤口感染风险。陈旧性损伤需进行肌腱移植或转位术,术后配合系统康复训练。术后6-12个月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再断裂。
肌肉肌腱损伤恢复期间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康复训练需遵循无痛原则,从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抗阻训练。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时佩戴护具,避免重复损伤动作。若出现持续疼痛、关节不稳或异常响声,应及时复查磁共振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