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梗阻怎么办

新生儿肠梗阻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灌肠通便、抗生素治疗、手术解除梗阻等方式治疗。新生儿肠梗阻通常由先天性肠道畸形、胎粪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感染性肠炎等原因引起。
通过鼻胃管引流胃内容物减轻腹胀,避免呕吐物误吸。需监测引流液性状和量,配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用于功能性肠梗阻或术前准备。
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液,满足患儿代谢需求。需定期监测血糖、肝功能等指标,适用于需长期禁食的完全性梗阻。
采用生理盐水或造影剂进行低压灌肠,促进胎粪或粪便排出。对胎粪性肠梗阻有效率较高,操作需轻柔避免肠穿孔,必要时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灌肠。
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可控制继发感染。适用于伴有发热、血象升高的化脓性肠炎或肠穿孔病例,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肠旋转不良需行Ladd手术,肠闭锁需切除吻合,肠套叠可尝试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后手术。术后需加强切口护理,监测肠鸣音恢复情况,逐步过渡到肠内喂养。
新生儿肠梗阻护理需保持适宜温湿度,每2小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恢复喂养应从5%葡萄糖水开始,逐渐增加母乳或低渗配方奶量。家长需记录呕吐、排便次数,观察腹胀是否加重,出现呼吸急促、皮肤花纹等表现需立即返院。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指标,先天性畸形患儿需长期监测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