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有血块怎么办

来月经有血块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腹部、适量运动、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改善。月经血块通常由激素波动、子宫收缩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月经期间避免生冷辛辣食物,适量饮用红糖姜茶或温热的蜂蜜水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可预防因失血导致的贫血。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或酒精,可能加重子宫血管收缩。
用40℃左右的热水袋敷于下腹部,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热敷能放松子宫平滑肌,缓解痉挛性疼痛并减少血块形成。注意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皮肤烫伤,经血量过大时需暂停使用。
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每次不超过30分钟。适度活动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帮助子宫内膜碎片排出。避免剧烈运动或倒立体位,可能增加经血逆流风险。
若血块伴随严重痛经,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氨甲环酸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氨甲环酸片可改善凝血功能,屈螺酮炔雌醇片适用于激素紊乱引起的月经异常。
持续出现鸡蛋大小血块或伴有头晕乏力时,需进行妇科超声、性激素六项等检查。可能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有关,宫腔镜手术或激素治疗可能成为必要干预手段。
月经期间建议穿着宽松棉质内衣,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记录月经周期和血块变化情况,若连续3个月经周期异常或出现大血块伴随剧烈腹痛,应及时就诊排查病理性因素。日常可练习腹式呼吸帮助放松盆底肌,避免长期保持坐姿影响盆腔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