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怎样治疗

结核性脑膜炎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降颅压治疗、营养支持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结核性脑膜炎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异烟肼片能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合成,利福平胶囊可阻碍细菌RNA合成,吡嗪酰胺片对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有杀菌作用。治疗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原则,疗程通常较长。
对于颅内压明显增高或脑脊液蛋白显著升高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能减轻脑膜炎症反应和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神经系统症状。使用时需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注意预防感染等不良反应。
颅内压增高者可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等脱水剂。甘露醇注射液通过渗透性脱水降低颅内压,呋塞米注射液通过利尿减少脑脊液生成。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定期复查电解质,防止脱水过度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需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可进食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配合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补充。对于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恢复。
对于合并脑积水、脑脓肿或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可能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或脓肿引流术。手术能缓解脑脊液循环障碍,降低颅内压,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仍需继续抗结核治疗,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检查。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保证充足营养。注意观察体温、意识、瞳孔等变化,定期复查脑脊液和影像学检查。恢复期可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和认知训练,预防肌肉萎缩和智力障碍。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完成全程治疗以防复发。出现头痛加重、呕吐、抽搐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