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副伤寒怎么区别

伤寒与副伤寒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原体类型、症状严重程度及并发症风险。伤寒由伤寒沙门菌引起,副伤寒由副伤寒沙门菌A、B、C型引起,两者可通过实验室检测明确区分。
伤寒的致病菌为伤寒沙门菌,属于D群沙门菌;副伤寒则由A、B、C三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分别属于A、B、C群沙门菌。通过血培养、粪便培养或肥达试验可鉴别具体菌型,其中伤寒沙门菌的O抗原为9、12,Vi抗原阳性,而副伤寒沙门菌的O抗原组合不同。
伤寒典型表现为持续高热、玫瑰疹、相对缓脉及肝脾肿大,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或肠出血。副伤寒症状相对较轻,发热多为弛张热型,玫瑰疹较少见,肠道并发症概率较低,但副伤寒B型可能引发化脓性关节炎等特殊表现。
伤寒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常通过污染水源传播;副伤寒A型在热带地区高发,B型多经食物传播,C型则与动物接触相关。我国目前以伤寒和副伤寒B型为主,副伤寒A型病例较少。
两者均首选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伤寒还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副伤寒B型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较敏感。耐药菌株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方案,重症患者可联合阿奇霉素分散片治疗。
伤寒Vi多糖疫苗可预防伤寒,但对副伤寒无效。预防副伤寒需注重饮食卫生,避免生食贝类等高风险食品。接触患者后应严密监测体温,副伤寒的潜伏期通常较伤寒短1-3天。
确诊伤寒或副伤寒后需严格隔离治疗,患者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恢复期仍可能排菌,须连续3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日常注意勤洗手、饮用煮沸水,出现持续发热超过3天伴头痛乏力时,应及时到感染科就诊并进行血清学检测。治疗期间进食高热量半流质饮食,避免粗纤维食物刺激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