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副伤寒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史综合分析,常用方法有血培养、骨髓培养、肥达试验、粪便培养等。
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是典型表现,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鉴别。
血培养在病程第1-2周阳性率最高,骨髓培养特异性强但操作复杂,肥达试验需动态观察抗体滴度变化。
粪便培养在病程第3-4周阳性率较高,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快速检测沙门菌特异性基因片段。
疫区旅居史、不洁饮食接触史、伤寒患者接触史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确诊患者需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日常注意饮食卫生与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