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抽搐怎么办

低血糖抽搐可通过进食含糖食物、静脉注射葡萄糖、调整降糖药物、监测血糖、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低血糖抽搐通常由降糖药物过量、长时间未进食、胰岛素瘤、肝肾功能异常、剧烈运动等原因引起。
发生低血糖抽搐时,若患者意识清醒可立即进食15-20克速效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片、果汁、蜂蜜等。糖分能快速吸收入血,帮助血糖在10-15分钟内回升至安全水平。避免选择巧克力等高脂肪食物,因其升糖速度较慢。进食后需静卧休息,15分钟后复测血糖,若仍低于3.9毫摩尔每升需重复补充糖分。
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或无法口服时,需立即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20-40毫升,必要时持续静脉滴注5%-10%葡萄糖溶液。该方法能直接快速提升血糖,适用于严重低血糖伴抽搐的患者。注射后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防止反跳性高血糖。若医疗条件受限,可肌内注射胰高血糖素1毫克应急。
反复发作低血糖抽搐需重新评估降糖方案,可能与胰岛素注射过量、磺脲类药物蓄积有关。医生可能减少胰岛素剂量,或更换为低血糖风险较小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可考虑改为基础-餐时方案,便于灵活调整剂量。同时需检查是否存在用药时间错误或剂量计算失误。
糖尿病患者应规律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尤其在进行运动、调整药物或饮食变化时增加检测频次。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帮助识别夜间低血糖风险。建议将血糖控制在4.0-10.0毫摩尔每升的安全区间,避免过于严格的控糖目标。出现心悸、出汗等前驱症状时需立即测血糖并处理。
若抽搐持续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紧急送医排除癫痫、脑卒中等疾病。对于非糖尿病患者首次发作低血糖抽搐,应检查胰岛素瘤、肾上腺功能减退等病因。住院期间可能需要进行72小时饥饿试验、胰腺CT等检查。长期反复低血糖会导致认知功能损害,须彻底查明原因并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
低血糖抽搐患者日常应随身携带糖果或葡萄糖凝胶,佩戴医疗警示手环。规律三餐饮食,避免空腹饮酒或剧烈运动。家属需学习低血糖急救方法,知晓患者常用降糖药物的作用高峰时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与医生保持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外出运动时建议有陪同人员,携带血糖仪和应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