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拉肚子的推拿手法有哪些

中医养生编辑 医普观察员
0次浏览

关键词: #拉肚子 #推拿

治疗小儿拉肚子可通过推拿手法缓解,常用方法有补脾经、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等。小儿腹泻可能与饮食不当、腹部受凉、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推拿护理。

一、补脾经

补脾经是小儿腹泻的基础推拿手法,操作时用拇指螺纹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该手法能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常伴随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推拿时可配合使用婴儿润肤油减少摩擦,每日重复进行1-2次,单次操作3-5分钟。注意观察患儿反应,若哭闹剧烈需暂停。

二、摩腹

摩腹以掌心或四指指腹顺时针轻柔按摩患儿腹部,范围涵盖整个腹部。该手法能调节胃肠蠕动,缓解因消化不良或受凉导致的腹泻,常见腹胀、肠鸣等症状。操作时力度需轻柔均匀,每分钟约120次,持续5-8分钟。饭后1小时内不宜操作,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三、揉脐

揉脐是用中指指端或掌根按揉患儿肚脐周围,动作需轻缓渗透。该手法能温阳散寒,适用于腹部受凉引起的腹泻,多伴有腹痛喜暖表现。操作时可用掌心先搓热再接触皮肤,每次揉动100-200次。若患儿脐部有红肿、渗液等异常应禁止操作。

四、推上七节骨

推上七节骨是从尾骨端向第四腰椎方向直线推动,使用拇指桡侧或食中指指腹操作。该手法能温中止泻,对寒性腹泻效果显著,常见大便清稀、四肢不温等症状。推拿时保持皮肤润滑,速度每分钟80-100次,连续操作200-300次。皮肤破损或发热患儿不宜使用此法。

五、揉龟尾

揉龟尾是用拇指端按揉尾椎骨端凹陷处,动作需轻柔有节律。该手法能调理大肠功能,适用于各种类型腹泻,尤其伴随肛门红肿时。操作时单侧揉动100-150次,可与推上七节骨配合使用。腹泻伴严重脱水或感染性腹泻时,此法仅作为辅助手段。

推拿治疗期间家长需注意患儿饮食调理,暂停生冷、油腻食物,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推拿环境应温暖避风,操作前后清洁双手。若腹泻超过3天未缓解,或出现发热、血便、精神萎靡等症状,须立即停止推拿并就医。推拿后可用温热毛巾敷腹部增强效果,但温度不宜超过40℃。日常可配合捏脊疗法增强体质,每周2-3次,长期坚持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