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可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确诊。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
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发热、口腔疼痛、食欲下降等症状,并检查口腔、手、足等部位是否出现疱疹或皮疹。典型的手足口病皮疹为红色斑丘疹,疱疹周围有红晕,多出现在手掌、足底及臀部。口腔疱疹多位于舌、颊黏膜和硬腭,可能伴有溃疡。
通过采集咽拭子、粪便或疱疹液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或核酸检测,可直接检测肠道病毒。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病毒分离培养。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是主要病原体。
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有助于诊断,通常在发病后3-5天可检出。抗体检测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具有诊断意义。
对于重症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胸部X线、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评估有无肺部病变、脑炎或脑膜炎等并发症。重症手足口病可能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表现。
需与水痘、疱疹性咽峡炎、口蹄疫等疾病鉴别。水痘皮疹呈向心性分布,疱疹性咽峡炎仅累及咽部,口蹄疫多见于畜牧从业人员。实验室检查是重要的鉴别依据。
确诊手足口病后,患者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漱口。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肢体抖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注意勤洗手、勤通风,对患儿用品进行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