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宝宝手足口病

儿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0次浏览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宝宝

预防宝宝手足口病可通过保持卫生、接种疫苗、避免接触传染源、增强免疫力、及时隔离治疗等方式实现。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

1、保持卫生

家长需帮助宝宝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进食前、如厕后。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双手至少20秒,避免病毒通过接触传播。定期对宝宝的玩具、餐具、衣物等物品进行高温或含氯消毒液消毒。家庭环境应每日通风,地面和桌面可用稀释的84消毒液擦拭。

2、接种疫苗

EV71灭活疫苗是目前唯一可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主要针对易引发重症的EV71病毒。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接种后虽不能完全避免感染其他肠道病毒,但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3、避免接触传染源

在疾病高发期避免带宝宝去人群密集场所,如游乐场、早教中心等。不与患病儿童共用毛巾、水杯等个人物品。托幼机构出现病例时,家长需密切关注班级通知,必要时暂时居家隔离。成人接触患儿后也应彻底清洁,避免成为隐性传染源。

4、增强免疫力

保证宝宝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食物。母乳喂养可延续至2岁以提供抗体。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每天10-12小时睡眠。适度进行户外活动,但需避免在流行病高发期去公共泳池等场所。

5、及时隔离治疗

发现宝宝出现低热、口腔溃疡或手脚红疹时,应立即居家隔离并就医。确诊后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避免交叉感染。对患儿粪便、分泌物要用含氯消毒剂处理,衣物需单独清洗并暴晒。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10天。

预防手足口病需家长建立长期卫生管理意识。日常注意观察宝宝口腔和皮肤变化,流行季节可每日检查手心、足底。托幼机构儿童建议准备专用水壶和毛巾。若周边出现病例,可适当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预防,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患病期间宜进食温凉流质食物,避免刺激性饮食加重口腔溃疡疼痛。恢复期仍要保持2周隔离,因病毒可能通过粪便持续排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