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低烧的原因

宝宝发低烧可能由环境因素、生理性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低烧通常指体温在37.3-38摄氏度之间,建议家长密切观察宝宝状态,必要时及时就医。
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若穿衣过多、室温过高或包裹过紧,可能导致体温轻度升高。家长需检查宝宝衣物厚度,保持室内通风,调整室温至24-26摄氏度。这种情况无须用药,适当减少衣物后体温可逐渐恢复正常。
接种疫苗后24-48小时内可能出现低热反应,如接种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部分宝宝在出牙期也会出现牙龈红肿伴低热。家长可用温水擦拭宝宝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若持续超过48小时需就医排查。
病毒性感冒是婴幼儿低烧常见原因,可能伴随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合并细菌感染时需用阿莫西林颗粒。家长应保持宝宝鼻腔清洁,适当增加饮水量。
轮状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导致腹泻伴低热,需警惕脱水风险。可配合使用蒙脱石散止泻,口服补液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母乳喂养的宝宝应继续哺乳,已添加辅食者需暂停油腻食物。
女婴因尿道较短更易发生尿路感染,表现为排尿哭闹、尿液浑浊。确诊需尿常规检查,常用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治疗。家长要注意宝宝会阴清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污染尿道口。
宝宝发低烧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母乳或配方奶喂养者适当增加喂养次数,已添加辅食的宝宝可给予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每日监测体温4-6次,避免使用酒精擦浴。若低烧持续3天以上,或出现精神萎靡、拒食、皮疹等症状,家长须立即带宝宝至儿科就诊。注意观察宝宝尿量、呼吸频率等变化,发热时不要过度捂热,衣物以纯棉透气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