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抵抗力差怎么办

宝宝抵抗力差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充足睡眠、适当户外活动、补充维生素D、接种疫苗等方式改善。抵抗力差通常由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维生素缺乏、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引起。
母乳或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应保证奶量充足,6个月后逐步添加富含铁锌的辅食如强化铁米粉、瘦肉泥。1岁以上幼儿每日需摄入鸡蛋、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西蓝花、胡萝卜等深色蔬菜提供维生素A,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C。避免高糖高盐零食,减少含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摄入。
新生儿每天需要16-20小时睡眠,1-3岁幼儿需12-14小时。家长需建立固定睡前程序,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室温维持在20-24℃。睡眠不足会导致淋巴细胞活性下降,影响干扰素分泌。午睡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避免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能促进维生素D合成,增强巨噬细胞功能。婴儿可进行俯卧抬头、被动操等运动,幼儿可进行跑跳、攀爬等大动作训练。活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在雾霾天或人群密集处活动。运动后及时擦汗更换衣物,防止着凉。
母乳喂养儿出生后数日需每日补充400IU维生素D滴剂,如星鲨维生素D滴剂或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早产儿、低体重儿前3个月需加倍补充。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调节T细胞分化。2岁后仍建议继续补充,尤其冬季日照不足时。
按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可针对性预防严重感染性疾病。流感高发季前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能降低中耳炎、肺炎发生率。接种后观察30分钟,出现低热属正常反应,体温超过38.5℃需就医。
家长需定期记录宝宝生长发育曲线,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指甲色泽等微营养状态。保持居室通风,每日开窗2-3次,湿度控制在50%-60%。接触宝宝前洗手,避免亲吻婴幼儿手部。如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腹泻或体重增长缓慢,应及时就诊儿科或儿童保健科,排除先天性免疫缺陷、慢性疾病等可能。日常可适当食用含益生菌的酸奶,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