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

消化内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0次浏览

关键词: #黄疸 #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主要通过黄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胆红素水平及伴随症状进行鉴别。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多在出生24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超过2周或反复出现,可能伴随嗜睡、拒奶等症状。

1、出现时间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48-72小时逐渐显现,与新生儿肝脏代谢功能不成熟相关。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部分溶血性黄疸患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即可观察到皮肤黄染,需警惕母婴血型不合等病因。家长发现异常时应及时记录黄疸初现时间。

2、持续时间

生理性黄疸持续7-10天可自行消退,早产儿可能延长至2-3周。病理性黄疸往往持续超过14天,或消退后再次加重,如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会进行性加深。家长需每日观察黄疸变化,若足月儿10天后仍未见减轻应就医。

3、胆红素水平

生理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值通常低于12mg/dl,每日上升幅度小于5mg/dl。病理性黄疸胆红素值可能快速超过15mg/dl,或每日升高超过5mg/dl,需通过经皮胆红素仪检测或血液检查确认。高风险患儿建议住院监测胆红素曲线。

4、伴随症状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吸吮有力。病理性黄疸可能伴随发热、呕吐、大便颜色变浅(陶土样便)、尿液深黄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肌张力异常或惊厥。家长需特别注意患儿有无异常哭闹或嗜睡表现。

5、高危因素

早产儿、低体重儿、头皮血肿患儿更易发生病理性黄疸。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分娩时窒息史、家族遗传性溶血疾病等均为危险因素。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出生后应加强黄疸监测频率。

建议家长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新生儿面部、胸腹部皮肤黄染程度,记录喂养量及大小便次数。生理性黄疸可通过增加喂养频次、适当晒太阳帮助消退;若发现黄疸出现早、进展快、伴有异常症状,或足月儿2周后仍未消退,须立即就医进行蓝光治疗或病因排查。哺乳期母亲应避免进食可能加重黄疸的食物,如过量胡萝卜素含量高的果蔬。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