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细菌性发热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寒战、精神萎靡等症状,可能由急性扁桃体炎尿路感染、肺炎、细菌性肠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疾病引起。细菌性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入侵的免疫反应,需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感染源。

1、体温升高

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可超过38.5摄氏度,使用退热药后易反复。急性扁桃体炎患儿可见咽部充血肿胀,伴随吞咽疼痛。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配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家长需定时监测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

2、寒战畏冷

细菌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可引发寒战,常见于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可能出现四肢冰凉伴面色苍白,随后体温骤升。肺炎患儿往往伴随咳嗽气促,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药物,家长需注意保暖但避免过度包裹。

3、精神萎靡

严重感染时患儿可出现嗜睡或烦躁交替表现,化脓性脑膜炎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尿路感染婴幼儿可能仅表现为拒食哭闹。需通过腰椎穿刺明确诊断后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配合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家长需观察意识状态变化,避免剧烈摇晃患儿。

4、局部红肿

皮肤软组织感染可见局部红肿热痛,如疖肿或蜂窝织炎。细菌性肠炎伴随黏液脓血便,需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治疗选用头孢克肟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家长需做好臀部皮肤护理,腹泻严重时补充口服补液盐。

5、皮疹瘀斑

脑膜炎球菌感染可能出现瘀点瘀斑,猩红热可见杨梅舌和粟粒疹。这类重症需立即住院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必要时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家长发现皮肤异常出血点应及时就医,避免挤压或热敷皮疹部位。

细菌性发热患儿应保持室内通风,衣着宽松透气。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次补充温水。退热期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直吹冷风。所有抗生素使用须足疗程,家长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如出现抽搐、呼吸困难、皮肤发花等表现需急诊处理。恢复期应监测尿常规、血常规等指标,评估感染控制情况。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