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鹅口疮怎么引起的

儿科编辑 医点就懂
0次浏览

关键词: #儿童 #鹅口疮

儿童鹅口疮可能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口腔卫生不良、接触污染物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真菌治疗、口腔护理、调整饮食等方式改善。

1、白色念珠菌感染

鹅口疮主要由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导致。这种真菌常存在于健康人口腔中,当儿童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引发感染。典型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乳凝块样斑膜,强行剥离后可见充血创面。需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或克霉唑口腔药膜等抗真菌药物,哺乳期母亲乳头需同步治疗以避免交叉感染。

2、免疫力低下

早产儿、营养不良或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儿童更易发生鹅口疮。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时,口腔菌群失衡导致真菌增殖。可能伴随反复发热、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建议家长加强营养补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等免疫调节剂。

3、长期使用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会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抑制细菌的同时促使真菌过度生长。常见于支气管炎、中耳炎等需长期抗菌治疗的患儿。使用抗生素期间应配合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并定期检查口腔状况。

4、口腔卫生不良

奶瓶喂养后未及时清洁口腔,或啃咬被污染的玩具都可能引入致病菌。表现为舌面、颊黏膜广泛白膜,可能伴有口臭。家长需用无菌纱布蘸温水每日清洁口腔,奶瓶、餐具应煮沸消毒,避免与他人共用洗漱用品。

5、接触污染物品

通过被污染的安抚奶嘴、母亲乳头或医护人员手部传播是新生儿感染的常见途径。早产儿监护室的医疗器械污染也可能导致院内感染。对反复发作的患儿,建议对常用物品进行紫外线或高温消毒,哺乳前清洁乳头。

鹅口疮患儿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过烫或刺激性食物。可适量食用酸奶等含益生菌食品,帮助恢复口腔菌群平衡。哺乳期母亲需减少高糖饮食,避免促进真菌生长。所有药物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使用抗真菌药物。若白膜扩散至咽喉或伴随吞咽困难,应立即就医排查深部感染可能。日常注意玩具消毒,养成餐后饮水清洁口腔的习惯,可有效预防复发。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