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炎是什么病

过敏性皮炎是一种由过敏原刺激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丘疹或渗出等症状。过敏性皮炎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接触过敏原、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受损、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口服抗组胺药物、皮肤保湿修复、光疗等方式缓解。
部分患者存在特应性体质家族史,遗传因素导致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和免疫应答异常。这类患者可能从小表现为婴儿湿疹,伴随皮肤干燥和反复瘙痒。日常需加强保湿护理,可使用含神经酰胺的润肤霜,避免过度清洁。医生可能建议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乳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常见过敏原包括镍金属、染发剂、橡胶制品、化妆品香料等。接触后24-48小时会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水疱,伴有剧烈瘙痒。确诊需通过斑贴试验,治疗需立即脱离过敏原,急性期可外用卤米松乳膏或糠酸莫米松凝胶,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片。
Th2型免疫反应过度激活会导致IgE介导的超敏反应,常见于特应性皮炎患者。这类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皮肤表现为慢性苔藓样变和抓痕。除常规抗过敏治疗外,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注射度普利尤单抗注射液调节免疫,或口服环孢素软胶囊。
皮肤角质层结构蛋白缺陷会使外界刺激物更易穿透表皮,引发炎症连锁反应。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敏感易激惹。需长期使用含尿素或甘油的保湿剂修复屏障,洗澡水温不超过38℃,清洁产品选择无皂基配方。急性发作时可短期使用地奈德乳膏。
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汗液浸渍等物理化学刺激可诱发或加重皮炎。冬季干燥时易出现乏脂性湿疹,夏季湿热可能引发汗疱疹。建议室内保持50%湿度,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出汗后及时擦干。顽固性病例可尝试窄谱UVB光疗,每周2-3次。
过敏性皮炎患者应建立详细的过敏日记,记录发作时间、接触物和饮食情况以帮助识别诱因。日常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护肤品,洗衣时彻底漂洗去除洗涤剂残留。饮食上注意观察是否对海鲜、坚果等食物过敏,但无须盲目忌口。瘙痒时避免搔抓,可采取冷敷或拍打方式缓解。若出现皮肤大面积糜烂、渗液或发热等感染迹象,须立即就医。规范治疗和科学护理可使多数患者得到良好控制,但需注意本病具有慢性复发性特点,须坚持长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