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手经常脱臼怎么引起的

骨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0次浏览

小朋友手经常脱臼可能与关节囊松弛、外伤牵拉、先天性发育异常、肌肉力量不足、习惯性脱臼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局部肿胀等症状,可通过手法复位、支具固定、功能锻炼等方式改善。

1、关节囊松弛

儿童关节囊及韧带结构较成人松弛,关节稳定性较差。日常活动中过度牵拉可能导致桡骨头半脱位,常见于家长突然牵拉孩子手臂时。建议家长避免单侧提拉儿童手腕,抱幼儿时需托住肘关节。若发生脱臼,需立即就医进行手法复位,无须药物干预。

2、外伤牵拉

跌倒时手掌撑地或运动时暴力扭转可能导致肘关节脱位,多伴随剧烈疼痛和关节畸形。此类情况需由骨科医生进行X线检查排除骨折后实施复位,复位后需用肘关节支具固定2-3周。日常应避免让孩子参与剧烈对抗性运动。

3、先天性发育异常

马方综合征、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可导致全身关节过度活动,表现为反复脱臼。此类患儿可能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或皮肤弹性异常,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以康复训练增强肌肉力量为主,严重者需考虑韧带重建手术。

4、肌肉力量不足

上肢肌肉发育不完善会使关节缺乏保护性支撑,易在轻微外力作用下脱位。可通过握力球训练、游泳等运动增强肌肉力量,每日进行15-20分钟的前臂旋前旋后练习。营养方面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

5、习惯性脱臼

同一关节反复脱位3次以上可诊断为习惯性脱臼,多因初次脱臼后韧带愈合不良导致。需采用铰链式护具限制关节活动范围,配合物理治疗改善本体感觉。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能需进行Bankart修复术等稳定性重建手术。

日常需注意避免提拉儿童单侧手臂,选择适合年龄的安全运动项目。建议定期进行儿保科体检评估关节稳定性,若半年内脱臼超过2次应至小儿骨科专科就诊。饮食中适当增加牛奶、豆制品等富含钙质的食物,保证每日1小时户外活动促进维生素D合成。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