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可通过生活护理、抗病毒治疗等方式干预。主要有对症退热、皮肤护理、口腔清洁、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五种方法。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需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使用退热贴。持续高热可能诱发热性惊厥,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期间需保持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手足部疱疹应避免抓挠,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疱疹未破溃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破溃后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疱疹结痂后让其自然脱落,不可强行撕揭。
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清洁。口腔溃疡疼痛明显时,可喷涂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症状。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创面。
重症病例需早期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或更昔洛韦胶囊抑制病毒复制。合并细菌感染者可联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使用抗病毒药物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对于反复发作或免疫力低下患儿,可遵医嘱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调节免疫功能。恢复期适当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促进黏膜修复。免疫调节治疗需持续2-4周。
患病期间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对患儿用品进行煮沸或含氯消毒。保持室内通风,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房间30分钟。恢复期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逐步从流质过渡到普食,适量增加牛奶、鸡蛋等优质蛋白摄入。密切观察是否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一旦发现立即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