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呢

关键词: #中耳炎
关键词: #中耳炎
中耳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免疫系统低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术、抗过敏药物、免疫调节、鼻腔冲洗等方式治疗。
中耳炎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腔。这类感染通常伴随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治疗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鼓膜充血明显时可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用药。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继发中耳炎,表现为耳闷胀感、低热。病毒性中耳炎多为自限性,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症状,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阿奇霉素颗粒。保持鼻腔通畅有助于减轻咽鼓管压力。
儿童咽鼓管短平直的特点易导致功能障碍,腺样体肥大、鼻窦炎等会加重阻塞。这种情况可能引发分泌性中耳炎,出现耳内积液、传导性耳聋。除治疗原发病外,可进行咽鼓管吹张术,严重者需鼓膜置管。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可减轻黏膜水肿。
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肿胀可波及咽鼓管,诱发中耳炎。典型症状包括反复耳闷、耳鸣。需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控制过敏,配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减轻炎症。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至关重要。
糖尿病、HIV感染等免疫缺陷患者更易发生顽固性中耳炎。除规范抗感染治疗外,需注射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预防复发。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可调节免疫功能,但需在医生监督下使用。这类患者出现耳部症状应及时就医。
预防中耳炎需注意避免二手烟暴露,哺乳期婴儿保持正确喂奶姿势。感冒时勿用力擤鼻涕,游泳后及时擦干外耳道。出现持续耳痛、听力减退或耳道流脓时,应到耳鼻喉科就诊。急性期可热敷耳周缓解疼痛,但禁止自行掏耳或使用偏方滴耳。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