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错牙合畸形是病吗

学龄前编辑 科普小医森
104次浏览

关键词: #儿童 #畸形

儿童错牙合畸形属于口腔发育异常,但多数情况无须特殊治疗。错牙合畸形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乳牙早失、颌骨发育异常、龋齿或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功能异常、面部不对称等症状。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

1、遗传因素

父母存在错牙合畸形时,儿童患病概率可能增加。这类情况通常表现为家族性颌骨形态异常或牙齿排列问题。早期可通过正畸评估确定干预时机,若伴随严重骨性畸形,可能需要功能性矫治器如肌激动器进行干预。日常需加强口腔清洁,避免加重牙齿拥挤。

2、不良口腔习惯

长期吮指、口呼吸或吐舌习惯可能导致牙弓狭窄或开合。这类情况可通过行为矫正训练改善,如使用舌挡矫治器破除不良习惯。伴随上前牙前突时,可配合佩戴前庭盾。家长需监督儿童戒除习惯,必要时咨询正畸医师。

3、乳牙早失

乳牙因龋坏或外伤过早脱落可能导致恒牙萌出空间不足。此时需通过间隙保持器维持缺牙位置,避免邻牙倾斜。若已出现恒牙萌出障碍,可能需片切乳牙或序列拔牙。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牙槽骨发育情况。

4、颌骨发育异常

下颌骨长度或宽度不协调可能引发骨性错合,如下颌后缩或偏颌。青春期前可使用头帽-肌激动器联合矫治,严重者需成年后配合正颌手术。早期干预可改善面部生长型,但需持续监测至生长发育完成。

5、龋齿或外伤

乳牙大面积龋坏或外伤可能导致恒牙胚移位。此类情况需及时治疗原发病,如乳牙根管治疗后行不锈钢冠修复。若恒牙萌出位置异常,可能需开展多学科联合治疗,包括正畸牵引、牙周手术等。

建议家长每半年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3-5岁可进行首次正畸评估。日常注意控制甜食摄入,培养早晚刷牙、使用牙线的习惯。避免用牙咬硬物或单侧咀嚼,乳牙期出现反合等情况应尽早就诊。轻度错合可通过肌功能训练改善,中重度需在替牙期开始干预,多数病例经过系统治疗可获得良好咬合功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