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紫癜性肾炎复发的症状

儿童紫癜性肾炎复发时可能出现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血尿、蛋白尿等症状。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的表现,复发症状与初发类似但可能更严重,需结合实验室检查与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复发性皮肤紫癜多表现为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的出血性皮疹,压之不褪色,可能伴有瘙痒或轻微疼痛。皮疹可成批出现,新旧紫癜交替存在。家长需注意避免患儿抓挠,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若紫癜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或伴有其他系统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尿常规与肾功能。
约半数患儿复发时出现膝关节、踝关节等大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通常不遗留关节畸形。关节症状多与皮肤紫癜同时出现,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家长可帮助患儿局部冷敷缓解肿胀,记录关节症状持续时间及是否影响日常活动,为医生提供病情评估依据。
腹部绞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能伴随恶心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肠套叠。腹痛发作时患儿常蜷曲体位,家长需暂时禁食并观察排便情况。复发期应避免进食可能致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必要时需通过腹部超声排除急腹症。
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是肾脏受累的重要标志,复发时尿色可呈洗肉水样或浓茶色。部分患儿可能无肉眼血尿但尿检显示红细胞异常增多。家长应留存患儿晨尿标本送检,监测尿蛋白/肌酐比值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肾脏负担。
大量蛋白尿可能导致眼睑及下肢水肿,尿中泡沫增多且久置不散。复发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能超过1克,严重者出现低蛋白血症。需定期检测血清白蛋白水平,控制食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必要时医生会调整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用量。
患儿复发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与感染诱发因素。饮食宜选择低盐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羹、淡水鱼肉等,每日饮水量根据尿量调整。家长需密切记录症状变化频率与持续时间,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及血压,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若出现水肿加重、尿量明显减少或持续高热,应立即就医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