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膀胱炎是怎么回事
泌尿外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泌尿外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小孩膀胱炎可能由细菌感染、尿路结构异常、排尿习惯不良、免疫力低下、化学刺激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排尿训练、增强免疫力、调整饮食、手术矫正等方式改善。

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通过尿道逆行感染膀胱。婴幼儿尿布更换不及时、女童擦拭方向错误等均会增加感染风险。确诊需尿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尿培养可明确病原菌类型。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膀胱输尿管反流、尿道瓣膜等先天畸形易导致尿液滞留。这类患儿往往伴随反复发热、排尿哭闹等症状,需通过泌尿系超声或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确诊。轻度反流可通过预防性抗生素控制,重度反流需行输尿管再植术等手术治疗。
憋尿、饮水不足等行为会使尿液浓缩,削弱膀胱冲洗作用。学龄期儿童因课间不愿如厕、沉迷游戏忘记排尿等情况多见。建立定时排尿习惯,保证每日饮水量达1000-1500毫升,可有效预防感染复发。
营养不良、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削弱黏膜防御能力。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风险更高。这类患者易出现耐药菌感染,治疗需延长抗生素疗程,同时补充益生菌调节菌群平衡。
泡泡浴、刺激性洗剂可能破坏尿道口微环境。女童因尿道较短更易受影响。建议选择pH值5.5的温和清洁产品,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发作期间可饮用蔓越莓汁抑制细菌黏附。

患儿每日应保证充足水分摄入,推荐温开水、稀释果汁等,避免碳酸饮料。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穿着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急性期暂停游泳等水上活动,恢复后可进行跳绳等增强盆底肌的运动。若出现血尿、持续发热或72小时内症状无改善,需及时复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