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

学前教育编辑 健康万事通
245次浏览

关键词: #艾滋病 #病毒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艾滋病毒(HIV)通过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缺陷。

1、艾滋病病毒特性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分为HIV-1和HIV-2两型。病毒外层包膜含有gp120和gp41糖蛋白,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侵入细胞。病毒RNA经逆转录酶转化为DNA后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形成潜伏感染。病毒主要攻击CD4+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导致机体防御功能进行性下降。

2、传播途径

HIV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三种途径感染。无保护性行为中直肠黏膜最易感染,共用注射器风险极高。孕妇未经干预时母婴传播概率可达30%,哺乳期也可通过乳汁传播。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握手等不会传播病毒。

3、疾病分期

急性感染期2-4周可能出现发热、皮疹等类流感症状。随后进入平均8-10年的无症状期,此时病毒持续复制但症状不明显。当CD4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进入艾滋病期,易发生卡波西肉瘤、肺孢子菌肺炎等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4、诊断方法

初筛采用HIV抗体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快速检测试纸。确诊需做免疫印迹试验或核酸检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用于评估病情进展。窗口期抗体检测可能假阴性,高危暴露后需在4-12周重复检测。

5、防治措施

暴露前预防可采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片等PrEP药物。暴露后72小时内启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多替拉韦钠片等PEP方案。确诊患者需终身服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片等抗病毒药物。安全性行为、使用无菌注射器、规范献血输血可有效阻断传播。

艾滋病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规律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但需避免过度疲劳。定期监测CD4细胞和病毒载量,出现持续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及时就医。社会应消除对感染者的歧视,共同营造包容支持的环境。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