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细菌性阴道炎的四个标准是诊断依据
女性疾病编辑
医普小新
女性疾病编辑
医普小新
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依据主要有分泌物性状改变、阴道pH值升高、胺试验阳性、线索细胞检出四个标准。该疾病通常由阴道菌群失衡引起,可能伴随外阴瘙痒或灼热感,需通过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测确诊。

典型表现为灰白色均质分泌物,常附着于阴道壁,质地稀薄且有鱼腥样气味。这种分泌物与正常白带的透明拉丝状有明显差异,是临床初步判断的重要依据。若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可能出现黄绿色改变,需进一步进行微生物培养鉴别。
正常阴道pH值维持在3.8-4.5之间,细菌性阴道炎患者pH常超过4.5。检测时需用专用pH试纸接触阴道侧壁分泌物,避免宫颈黏液污染影响结果。pH值升高反映乳酸杆菌减少,提示阴道微环境失衡。

在阴道分泌物中加入10%氢氧化钾溶液后释放明显鱼腥味即为阳性。这是厌氧菌代谢产生的胺类物质遇碱挥发所致,特异性较强但敏感性有限,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试验时需新鲜取样以避免假阴性。
显微镜下可见阴道上皮细胞边缘附着大量球杆菌,使细胞边界呈颗粒状或模糊不清,阳性率超过20%即有诊断意义。这是加德纳菌等致病菌黏附的特征性表现,需与假丝酵母菌的菌丝相鉴别。

日常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过度冲洗破坏菌群平衡,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可适量补充含乳酸菌的发酵乳制品。若出现分泌物异常持续3天以上或伴随严重不适,应及时到妇科进行专业检查,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规范治疗后建议在下次月经干净后复查,确保菌群恢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