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晶是怎么回事?

肺结晶可能是由粉尘沉积、职业暴露、肺部感染、代谢异常或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脱离暴露环境、药物治疗、手术清除或定期随访等方式干预。
长期吸入二氧化硅、石棉等微小颗粒可能导致结晶在肺泡沉积。早期可能无不适,随着结晶增多可能出现干咳、活动后气促。建议从事采矿、建筑等高危职业者佩戴防护口罩,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若发现结晶可遵医嘱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促进排出。
接触金属加工产生的铝粉、焊接烟尘等职业暴露易形成金属性肺结晶。常伴随胸闷、金属味咳痰等症状。需立即调离暴露环境,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剂控制炎症,如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
某些真菌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导致钙盐沉积形成结晶。典型表现为低热、盗汗伴影像学钙化灶。确诊需通过痰培养,可联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或伏立康唑片等抗真菌药物治疗。
钙磷代谢紊乱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能引起双肺弥漫性钙盐结晶。多伴随骨痛、多尿等症状。需治疗原发病,控制血钙水平,可选用西那卡塞片调节甲状旁腺激素分泌。
罕见遗传病如肺泡微结石症会导致磷酸钙结晶广泛沉积。患者常有家族史,儿童期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严重者可考虑肺移植,日常需预防呼吸道感染。
发现肺结晶后应避免吸烟及二手烟,居家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粉尘吸入。适当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优质蛋白。若出现持续咳嗽、咯血或呼吸困难加重,须立即复查胸部CT评估病情进展。职业暴露者建议每6-12个月进行肺功能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