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有什么表现和诊断方法
血液内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血液内科编辑
医普小能手
白血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倾向、反复感染及淋巴结肿大,诊断方法包括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活检、流式细胞术和基因检测。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根据细胞类型可分为髓系和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患者因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红细胞生成减少导致贫血。早期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活动后心悸,严重时可出现头晕甚至晕厥。贫血程度与白血病类型相关,急性白血病贫血进展更快。血常规检查可见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平均红细胞体积可能正常或增大。
血小板减少是白血病常见并发症,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女性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出血症状与血小板计数相关,当血小板低于50×10⁹/L时出血风险显著增加。需注意与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鉴别。
正常白细胞减少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肛周脓肿等。发热是白血病常见症状,可能为感染性发热或肿瘤热。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常低于1.5×10⁹/L,感染风险随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加重而升高。

约半数白血病患者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质地中等,活动度好,通常不伴有红肿热痛。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淋巴结肿大更显著,可能融合成团块。需通过淋巴结活检与淋巴瘤等疾病鉴别。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或减少,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骨髓穿刺是确诊金标准,可见原始细胞比例增高。流式细胞术能确定白血病免疫分型,染色体分析和基因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和指导靶向治疗。部分患者需行腰椎穿刺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受累。

白血病患者应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避免牙龈出血。饮食需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避免生冷食物预防感染。注意观察皮肤黏膜出血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病情变化,严格遵医嘱进行化疗或靶向治疗。出现持续发热、头痛或出血加重时应及时就医。